还有一支匈奴就是朱老师刚才讲的,就是沿着西域,霍去病、卫青把他们打出西域之后,沿着西域往西走,一直到黑海。读过历史的人可能还会知道,他们曾经在罗马城下,让最强大的罗马皇帝结下城下之盟,把他漂亮的妹妹嫁给他们。以此为条件,才没有踏平罗马城。传说这一支是到了匈牙利。
我回来之后,留学生毕业,我去给他们颁证书。我问他从哪儿来的。他说从匈牙利来。我问他你觉得是匈奴的后裔吗?他拍了拍胸脯说“没问题”。很肯定。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呢?很多东西不明确,也不是统一的结论,但它肯定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影响是巨大的。它阻隔文化的交流,最后又促进东西的交融。包括朱老师讲到的物流上的、文化上的。
我走完以后,我觉得更多的是促进了游牧文化跟农耕文化的融合。汉民族是农耕文化,汉民族从这个时候认识到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马是不可能得天下的。所以才派卫青、霍去病夺了山丹军马场,夺了西域的千里马。才有了旅游的标志“利马滚蛋”。所以马在丝绸之路上跟骆驼一样重要。游牧文化改变了汉民族,实现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混合。在这个基础之上,汉民族才有今天。
我们从小到大填表,都填汉族,为什么不填唐族,为什么不填秦族?就是因为这个版图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确切来说是第一次真正的扩张,而且掌握了马,认识到马的重要性。
朱伟:你的话题特别有意思。如果王志这本书只是进行的地域风光记录,我觉得价值是不够的。因为他自己是特别好学的人,做了很多功课。里面对于历史、文化有很多思考,它就有了人文思考,书的价值提高了很多。
你刚刚讲的话题特别有意思。但是,不要忘了,中国所谓的汉民族的历史,是从汉代的时候被书写的。因为司马迁做了《史记》,它就构成了对中国汉民族历史的书写。其实恐怕按照考古学家或者是特别厉害的这一批学者的研究,我说的是文革前,甚至更早的一批,从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看,因为汉代做史,包括传承源流,都是通过司马迁的著作固定下来的,但这未必是真实情况。他们就觉得很有意思。在汉之前,秦始皇的时候,他的疆域已经扩展到广东、广西、福建。汉代的疆域扩展比亲代还要大,但扩展确实是从秦开始。原来汉民族的说法是从中原发展起来的。顾颉刚综合了很多人的研究成果。
你刚刚讲到日本。按照原来的说法,中原这个地方四边都是蛮夷,有南蛮,有北夷,有东夷,有西羌。所谓的汉民族很难确定原来的状况。王国维做过考证,商汤定居在殷墟之前,已经迁徙过六七次,原来是从东夷迁徙过来的,从东夷迁徙到河北,再从河北迁徙到河南。周代的祖先是从西羌过来的,也是羌族。中华民族的概念早就是各种民族融合的。当初周朝东征,把鸟夷人打败的时候,鸟夷人跑的到处都是,有跑到日本的,也有跑到朝鲜的。汉人的叙述是从汉朝确定的,但未必汉人原始就是那样的,汉人中间可能有很多人流着所谓的少数民族的血液。
王志: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匈奴两个字引出朱伟老师那么长的话题。
朱伟: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东西文化的交融是特别有意思的,不是从丝绸之路才开始。
王志:丝绸之路的概念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确定的。丝绸之路绝不是从张骞才开始。张骞之前有没有?没有记载,可能是网状的结构。大家现在说中线、西线、北线、南线,这条路可能已经存在很久了。朱老师刚刚讲的,我很同意,这条路对东西文化的交融是至关重要的。它曾经是我们世界的中心。
我这次走了一趟以后才知道秦始皇并不是汉人,他是渐进到咸阳。
朱伟:秦始皇是鸟夷,到西边以后,把秦建到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