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消费市场的一场盛宴。2025年的春节,呈现出许多新趋势:非遗文化火爆出圈,小城消费力令人瞩目,美丽经济蓬勃发展,甚至“中国年”也逐渐成为“世界年”。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今天和大家深入剖析这些新趋势背后的逻辑,并探讨其对未来消费市场的启示。
一、非遗文化:传统仪式感的新坐标
2025年春节被称为首个“非遗春节”,各地的文旅市场被非遗文化点燃,庙会、灯会、民俗活动等传统项目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北京龙潭庙会,非遗摊位成为亮点,珐琅、皮影、绒花等传统技艺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仅为体验买单,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让非遗文化成为新潮流。
这种现象背后,是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需求。非遗文化的火爆,不仅是“国潮营销”的成功,更是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追求。非遗活动的兴盛,满足了人们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需求,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重要因素。
策划启示:
品牌和活动策划者可以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如非遗主题市集、文化工作坊等,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二、小城消费力崛起:消费市场的新引擎
春节期间,小城市的消费力令人刮目相看。从内蒙古的五线城市到河南的县城,消费场景呈现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特点。美甲、美发、美睫“三件套”价格不菲,咖啡店遍地开花,甚至24小时自助麻将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小城市的消费者,尤其是没有房贷压力的年轻人,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能带来愉悦感的体验中。
《2025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心界重塑”成为小城市消费的新趋势。消费者追求的不仅是物质消费,更是心灵的滋养和情绪的满足。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正在推动小城市消费市场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策划启示:
品牌应关注小城市市场,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文化特点,推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开设体验式消费场所,或推出与当地文化结合的特色产品,满足小城市消费者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三、美丽经济:消费升级的新方向
春节期间,美丽经济成为消费热点。从美甲、美发到医美服务,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沈阳的消费者选择赴韩美容,上海的年轻女孩则热衷于组团去韩国做医美项目。这种“跨境美容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还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潮流。
策划启示:
品牌可以结合节日消费场景,推出定制化的美丽服务套餐,如“新年焕新”活动,满足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同时,可以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出“跨境美容游”套餐,拓展消费市场。
四、中国年成为世界年:文化输出与入境游增长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优化,春节的欢庆氛围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年”。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门票预订量激增180%,酒店订单增长超六成。从山东东营到云南瑞丽,小城也迎来了大量国际游客,他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入境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提升,入境游将成为推动文旅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策划启示:
文旅策划者可以结合春节等传统节日,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海外游客。例如,推出“春节文化之旅”套餐,结合民俗活动、非遗体验和特色美食,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2025年春节,非遗文化的火爆、小城消费力的崛起、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入境游的增长,共同描绘出消费市场的新图景。这些现象背后,是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精神满足和个性化服务的追求。品牌和策划者应抓住这些趋势,结合文化内涵与消费场景,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国消费市场将展现出更多新趋势和新机遇。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品牌和活动策划者,通过创新和洞察,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