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源:为什么有这个概念
为什么会有“品牌资产”概念?
这首先基于一个前提 —— 商业人士开始对“品牌是什么”产生更丰富、立体的理解。
做品牌,起码有两种含义:
➀ 做企业(站在企业主角度,做品牌是一个含糊的概念,统括所有要素,还包括实现个人理想)
➁ 做强品牌心智(站在价值创造角度);
当然,还有消费者、行业等很多角度的理解。
但是,理解独立于企业和实体存在的“品牌心智”,是品牌资产概念的基础。
此外,更加重要的动因在于,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欧美开始,大型企业/品牌上市、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狭义品牌”作为无形资产被计入公司总价值,带来巨大的溢价,品牌开始被视为真正的战略性的资产。
例如,20世纪80年代前,企业并购的竞价一般不超过企业资产的5倍,1980 年后,并购品牌企业时竞价居然可以达到(账面)资产的25倍以上。(source:《品牌思想简史》.卢泰宏.2020)
于是,金融和资本市场开始要求品牌资产的挖掘。
首先,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从 1988 年起开始推动品牌资产研究,带起一股“品牌是公司最重要资产”的认知。
之后,1993年巴菲特提出护城河理论,他鲜明指出品牌就是护城河。
在巴菲特著名的1998年的年会中,他以他最爱的可口可乐和喜诗糖果为例,提出一个观念:share of mind 比share of market重要。这里的 share of mind,其实就是品牌资产。
一方面,大家非常快速到感知到“品牌能够带来利润”,另外一方面,品牌也极大的影响估值。
于是,如何定义品牌资产,进一步如何量化品牌资产的问题就出现了。
(当下,中国品牌对品牌资产的重视还远远不足。这源于中国的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这是不科学的、不长久的。)
2 品牌资产定义
品牌资产概念的风靡,到今天经久不衰是有道理的。
毕竟,资产的定义很诱人!它是让企业未来持续获得收益的东西,每个企业家都想拥有。但这也使得它容易因此变成类似私域、品销一样的概念泡沫。
它容易产生①言语腐败 和②模型腐败。
大家都在说,不知道到底指什么。
品牌资产有个经典定义:围绕品牌名的一系列资产和负债。
这个定义站在财务视角,对实践帮助不大,而且带来了一个超级巨大的误区:在中国市场上,大家一直以来说的品牌资产都说错了。
如果问你,品牌资产的英文是什么?
其实大多数人会说是 brand assets,但标准答案其实是 brand equity。这个小区别的源头来自于财务视角下的资产负债等式:
Assets = Liabilities + Shareholder’s Equity
很明显,虽然在英文世界也偶有混用,但 Assets 所代表的资产,和所有者所有的Equity(权益),并不完全一样。
怡叔试图在此,把它阐述清楚:
Equity 更偏向描述品牌映射在每个消费者大脑中的联想,以及,这种联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收益的能力,是一种结果。
它实际上应该叫做:心智资产。
Assets 则更偏向描述品牌的具体(实体或无形)的财产、工具,是一个起点或过程。
它实际上应该叫做:内容资产。
进一步,你会发现 shareholder 的 equity 是集中化的,而心智资产是去中心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品牌属于用户。
举个例子:
可口可乐的命名、LOGO、颜色、瓶身象征和无数广告,是企业的内容资产。消费者大脑中对可乐的美好联想、刺激口感回忆,是品牌心智资产,也是企业主们的equity。
其实,定义不再重要,关键是理解品牌资产是如何产生的。
品牌资产理论,描述的是这样一套流程:
品牌创造内容资产,然后形成(消费者脑中的)心智资产,通过品牌联想影响消费者偏好和决策,最后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品牌价值)。
狭义的做品牌,就是做品牌资产。
3 品牌资产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那么品牌资产有啥用。
简答而言,它可以:
➀ 帮助企业量化品牌的价值,影响企业估值
➁ 作为指标体系和心智规律,指导一系列的品牌战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