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站内搜索:

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中国策划学院 来源: 日期:2020-08-27 17:26:00 人气:

  烟政办发〔2018〕34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品牌农业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品牌农业强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制度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培育品牌产业,提升品牌美誉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推动我市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品质为基础。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以标准化提高竞争力,以规模化提高综合效益,以工匠精神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坚持市场为导向。针对供给不平衡,围绕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和推广力度,打造“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城市品牌下绿色、健康、优质、特色的烟台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烟台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品牌农业发展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品牌保护,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企业为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注重品牌创建、培育和保护,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二、任务目标

  1.品牌农业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规模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业标准化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到2022年,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规程200项以上,全市品牌农业基地发展到100个,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380万亩,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2.品牌农业的培育体系更加健全。对全市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整体打造推介。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配合联动、企业积极参与的品牌农业整体推进机制。全市农业品牌的统一评价、分级认定、权威发布、动态管理、协同保护的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到2022年,培育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5个、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50个、烟台品牌农产品2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00个。

  3.品牌农业的营销体系更加成熟。中央、省、市各级电视、报纸、网络、自媒体全覆盖的品牌宣传网络稳步建立。以线下展示展销中心和线上展示销售平台为主体的烟台品牌农产品营销网络,初步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到2022年,建设烟台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20个,线上展示销售平台覆盖烟台特色农产品200种,烟台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50亿元。

  4.品牌农业的培育主体更加壮大。行业协会对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保护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提高,质量为基、品牌为魂的理念普遍确立,自我发展能力、品牌经营能力普遍增强。到2022年,全市农业上市企业达到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0家。

  5.品牌农业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老工艺、老字号深度发展。农事节庆、农产品展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品牌影视作品、品牌文学、品牌纪念品开发初具规模,农业品牌业态更多元、形态更高级。到2022年,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3个以上,省级以上“农民丰收节”4个,每年品牌节庆(展会)和品牌文化的产值达20亿元。

  三、实施路径

  6.提升品牌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坚持品质为基,以安全、优质、绿色为基本要求,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的电商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立足于标准的应用,制定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简便易懂的操作手册。统筹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每年评选认定一批品牌农业示范基地。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

  7.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开展污染修复治理。推广应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和提效,着力构建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广种植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和加工、流通过程可视化、可溯化的物联网应用,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抽检和产地环境检测,建立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违法行为。到202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75%以上,对规模以上种养殖基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实现主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

  8.加强品牌农业的科技支撑。发挥烟台大学农学院、市农科院、山东农科院胶东创新中心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新的地域产品。同时加强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做好地方特色产业品种的更新换代,保持产业竞争力。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瞄准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新的产品品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市场变化,精准定位消费需求,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到202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9.强化品牌农业的主体培育。企业是自有品牌创建和培育的主体,品牌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品牌意识,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以品牌带销售、赢市场、促发展。支持品牌企业以市场为引导,以品牌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扩大烟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支持其申报国家级、省级品牌,培育一批影响力大、比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参加全球路演,提升烟台农产品区域化名片的国际知名度。培植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际自主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出口占比幅度,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农业企业进行品牌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构建集群发展格局。

  10.构建品牌农业发展格局。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全市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优先推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要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分别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分级打造、协同推进的机制。对于苹果、海参、肉鸡等全市性的特色产业,市县一心,市级统领,全市一个品牌打造到底;对于梭子蟹、白黄瓜、茶叶、甜柿子等集中度比较高的特色产业,上下齐心,以县为主,打造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强化县级政府在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的责任,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塑强区域公用品牌。以“一村一品”特色乡镇为重点,积极打造新的品牌,培育新兴产业。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到2022年,基本建立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农业品牌体系,产业竞争力和品牌溢价能力明显增强。

  11.完善品牌农业发展机制。研究制定《烟台市品牌农产品评价管理办法》,每年开展一次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和品牌农产品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根据评价结果建立并发布《烟台市品牌农产品目录》,积极推荐申报省级知名农产品目录。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对进入目录的品牌实行定期审核与退出机制。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质监、工商、商务、海关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强品牌的联动机制。加强对行业协会等品牌中介机构行为监管,严格规范品牌评估、评定、评价、发布等活动。对未经行业主管部门授权委托或报备审批,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品牌评比排名等方式变相收费,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严肃处理。加强品牌保护,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我保护、行业联合保护、司法行政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

  12.加强品牌农产品宣传营销。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优质优价为目标,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实施精准营销服务。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专业性农产品展示交易活动,到国内外重点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邀请经销商来烟举办或承办各类全国性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展示形象,推介产品,开拓市场。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品牌农产品出村上行。筹建集展示、销售、招商、推介为一体的“烟台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并逐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建设线下品牌农产品形象店。加强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烟台原产地品牌农产品展示、营销窗口。利用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在车站、机场、港口、大型批发市场等节点位置设立广告;利用网络、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讲好品牌故事,不断提升烟台品牌农产品的美誉度。

  13.拓展品牌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注重产品包装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促进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增值。深入挖掘品牌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烟台农业品牌。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使农业品牌业态更多元、形态更高级。围绕苹果、大樱桃、海参等特色产业,打造乡村生活体验品牌,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结合农耕文明和品牌产业(产品)特点,创作文学书籍,拍摄影视作品,开发工艺品和纪念品,讲好农业品牌故事。鼓励文创、媒体、网络等企业从事品牌文化的创作、开发和传播,进行市场化投放运作。培育一批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提供设计、营销、包装和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到2022年,全市品牌文创产业收入超过10亿元。

  14.培育品牌会展经济。依托我市果蔬加工、水产养殖、种业繁育、葡萄酒酿造等特色品牌产业,发挥我市“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食品名城”等国字号名片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展览、会议和节庆等活动,打造品牌产业会展经济,创造商机。引进专业性国际会展公司,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打造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苹果展、中国海参展览会、中国大樱桃产业展、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博览会、中国种业高新技术展等全国乃至国际性展会,打造品牌行业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价格中心,奠定行业话语权,培育民族品牌。继续举办好烟台大樱桃文化节、烟台(栖霞)苹果艺术节、莱阳梨花节、烟台渔灯节等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群众欢迎的节庆活动,形成一批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民俗活动品牌,把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向乡村聚拢,推动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

  四、保障措施

  1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烟台市品牌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品牌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农业局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研究制定品牌农业建设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管委)要定期研究部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制定本辖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16.加强政策支持。各县市区政府(管委)要从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争创、烟台市品牌农产品的推广营销和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创建及营销,对获得“三品一标”、烟台品牌农产品示范基地及烟台品牌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扶持,对市县两级品牌建设领导小组评选的“十大品牌”企业主体的品牌创建宣传活动予以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品牌农业发展投资基金。

  17.加强示范引领。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推介,营造全社会发展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宣传等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特色产业,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媒介,推出具有较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推介活动。要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十大品牌”等示范典型评选活动,推选一批农业品牌,树立一批市场主体,总结一批典型经验,以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

  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40号)、《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为载体,聚集市场、资本、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通过农村“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三位一体”(农业、文化、旅游),推动农业农村特色化、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以农为本,三产融合。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挖掘优秀农耕文化,打造烟台特色。

  2.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打造多种有效建设模式。鼓励跨界跨境联合,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3.创新驱动,产业聚集。推动技术集成、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公共服务创新,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释放产业聚合效应和裂变效应。

  4.绿色发展,生态友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绿色、低碳、循环长效机制。突出现代农业、文化传承、生态宜居,推进城乡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一体化发展。

  5.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加强招商引资、精准扶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领办、创办、合办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富民增收,不搞大呼隆、一刀切。

  (三)任务目标。从2019年开始,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大发展”的总体安排,梯次推进,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成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50个,形成以国家省级为引领、市级为支撑、县级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后,每个产业园、综合体总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和15亿元以上,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5%以上。

  1.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粮油、果品、蔬菜、葡萄及葡萄酒、粉丝、茶叶、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花卉“十大”产业集群,聚力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新六产”发展先导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中国北方(烟台)种业硅谷。到2022年,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5个,其中扶贫工作重点县创建数量不少于3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县市区5—8个。

  2.田园综合体。以企业、农民合作社、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荒山、荒地、荒滩等农用地为载体,融合现代农业、制造业、文旅、康养、电商、创意、教育、展会等相关产业,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多功能、复合型、地域性经济综合体。到2022年,建成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25个,其中扶贫工作重点县创建数量不少于3个;县级田园综合体每个县市区5—8个。

  二、重点工作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一)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的综合开发,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游客集散等配套设施条件。

  (二)突出特色,打造产业体系。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比较优势,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在栖霞、莱山、蓬莱、龙口、招远、莱阳、莱州、福山、海阳、牟平等重点区域培育壮大“十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集成融合的新成果,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城郊结合部稳步发展创意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农业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创业创新,培育经营体系。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推进产业联盟、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联合体、专业化农业经营公司、产权交易中心、担保公司等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跨境合作、技术外包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型、企社合一型、村委主导型、产业引领型、创意农业型、家庭农场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在精深加工、规模种养、绿色生产、市场流通、休闲农业等重点领域,包装一批创新项目,引进一批领军企业。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质量品牌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和水肥一体化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生物质发电、生物有机肥、海水农业研发,促进农业资源、废弃物生态循环综合利用。建设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功能,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电商”“农村淘宝”等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实施精准引才。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一主多元的配套服务体系。

  (六)形成合力,优化运行体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打造科学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坚持以产业链条为主线,以利益链接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动力,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省市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县、重点镇、重点村,要实现就近就业,精准脱贫。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协同推进。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商务局、质监局、旅游发展委、金融办、供销社、畜牧兽医局、农机局、葡萄与葡萄酒局和市委农工办、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田园综合体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分别牵头负责两个项目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协作的工作合力。

  (二)创新投入方式,抓好政策统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建成一片、成效一片的总体要求,抓好园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各县市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编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时,要将园区建设作为重点,今后市级对下分配切块资金时要将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量。积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资产收益等投入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把支持园区投入的重点由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向扩大授信范围、降低贷款门槛、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向拓展。探索建立农业投融资担保机构,大力推进信贷品种创新。做好“双招双引”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园区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纳入市、县重点项目予以扶持。

  (三)强化试点示范,抓好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范农村用地管理,支持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倾斜,合理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地方开展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农户对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四)认真编制规划,抓好组织实施。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重点明确投资建设运营主体、产业定位、特色内涵、建设目标、空间布局、项目支撑等内容。从严把控建设数量,确保建设质量。做好建设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农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和灵活多样。

  (五)严格执行政策,抓好督导落实。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要抓牢农业产业、农民利益联结、乡村振兴这个核心,确保产业园、综合体建设定位不走偏。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全市“三重”工作、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每半年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强化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增强各级推进园区建设的主动性。

  (六)注重典型培育,抓好示范带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文网址:
课程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策划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策划研学社”
每天学习策划知识